预防胜于补救,事故的出现往往出于疏忽。近期国内发生的多起公共安全事故,暴露出人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今天的演练涉及到险情监测,信息报送,预警发布,应急疏散,演练评估等等10多个环节,事故等突发状况,按照完善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至关重要,演练就是居安思危,思则有备,特种设备安全关系民生,涉及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安全……”国务院应急救援专家组组长闪淳昌,今天上午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内举办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综合演练现场对活动进行了点评。
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和上海市政府副市长周波亲自参加活动并分别讲话,国务院应急办、安监总局等单位也派员观摩了演练。
演练贴近实战 斩断事故发生的风险链条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及国务院安委会近期部署的“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安全专项整治”和“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与上海市政府应急办等部门和单位,在上海市化学工业区,组织开展了一次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综合演练。
此次演练的事故情景根据2012年埃及Abu Qir化肥厂同类装置相同设备发生的真实事故而设置。演练的事故等级设计为较大事故。由于事发地点较为敏感且事故存在扩大风险,响应级别设置为II级。
事故情景为上海巴斯夫聚氨酯有限公司硝酸装置反应器在正常运行期间氨分析仪报警,同时企业中控发现反应器法兰处有火苗蹿出,系统自报警,企业迅速启动装置预警,操作员准备人工灭火,企业消防中队出动警戒。
与此同时硝酸吸收塔温度从常温急速上升至580℃,吸收塔接管发生爆裂。事故造成作业人员受伤,大量氮氧化物泄漏,并引燃油管造成火灾。同时事故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危及企业自身和周边企业的安全。
在演练活动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看到,一些新的技术装备得到了应用。
首先是高喷消防车、环境监测车、气象检测车和民防核化监测车等多部门多种监测车辆参与了应急救援与处置;其次是上海市特种设备应急管理中心刚购置的无人侦察机在活动中发挥了作用;还有就是针对压力管道泄漏的带压堵漏技术。
探索超大城市特种设备引发的重特大事故处置工作体系的完善
陈钢在现场致辞中指出,特种设备安全关系民生,涉及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安全。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不仅需要相关单位共同做好日常的监督管理与预防工作,尽最大努力避免发生事故,一旦发生意外故障、事故等突发状况,按照完善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应急处置演练,提升相关单位应对特种设备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强化特种设备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陈钢在讲话中肯定了演练活动,认为本次演练充分考核了各级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锻炼了队伍,并提升了参演单位的实战能力。
周波副市长在讲话中强调,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2014年初,上海就成立了市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联席会议,通过与市安委会相互促进、互为补充,逐渐形成了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多元共治的安全工作新格局。本次演练,模拟同类化工企业装置相同设备爆炸事故,目的就是要检验政府、部门及企业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磨合职能部门和企业协调联动机制,探索超大城市特种设备引发的重特大事故处置的途径、技能、步骤和措施,以提高特种设备应急处置能力。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质检总局和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演练工作,按照工作部署和要求,按照贴近实战、讲求实效、磨砺机制、提升能力等原则,以提高本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能力,锻炼和提升队伍实战水平为目标,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应急处置综合演练,进一步检验应急预案可操作性,磨合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探索建立和完善超大城市特种设备引发的重特大事故处置工作体系。
演练活动由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与上海市政府应急办、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和上海市应急救援总队联合主办,上海市公安、安监、医疗、新闻、交通、环保、水务、民防、通信、气象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奉贤区政府、金山区政府、上海市特检院和上海巴斯夫聚氨酯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参与或具体承办。
演练当天下午还举办了特种设备应急管理论坛,很多领导、专家、学者在论坛上提出了各自的精辟见解。
北京、天津、重庆、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局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事故中心的部分人员,以及华东地区安监部门相关业务处长等观摩了演练活动大家普遍反映,特种设备公共安全无小事,将把演练中的收获用于日常工作中,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低保障民生安全。
转载《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