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科技人之饕餮盛宴

—— 中国特检院举办建院40周年院士学术报告会

 

    2019年11月3日,中国特检院为庆祝建院40周年,在顺义院区举办了院士学术报告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鹤林、钟群鹏、高金吉、王海舟、杨华勇、陈学东共六位院士应邀参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党组成员陈钢、原国务院参事张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局长贾国栋等领导出席报告会。中国特检院全体科技人员以及来自全国五十多个地方特检机构的领导和代表分享了这次空前的中国特种设备科技人的饕餮盛宴。

    报告会由中国特检院副院长沈功田主持,中国特检院刘三江院长致欢迎辞,对出席本次报告会的各位院士、各位领导及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刘院长回顾了中国特检院四十年发展历程并提出了未来发展规划。

    钟群鹏院士作了关于特种设备未来发展的报告。钟院士首先对中国特检院建院40周年表示祝贺并对中国特检院在“保安全、促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重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饶有兴致地回顾了他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科技工作并与中国特检院结缘三十多年的个人经历,对中国特检院以及整个特种设备行业的科研、人才、服务等方面的数据,钟院士都能如数家珍。报告中,钟院士从哲学的、战略的高度对特种设备的地位和作用作了阐述,分析了当前阶段特种设备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对特种设备的发展定位、路线图提出了建议。钟院士用八个特别总结了特种设备的重要性,即“介质特别危险、作用特别关键、数量特别巨大、分布特别广泛、发展特别迅速、与工业社会民生关系特别密切、国家和人民特别关注、安全问题特别突出”,因此强调了必须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性、完整性、可靠性。钟院士对特种设备提出了三大发展理念,即“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并指出了实现三个发展的“一稳四求一变”的路线图,“一稳”是稳步发展,“四求”是稳中求进、进中求特、特中求优、优中求强,“一变”是强变一流。钟院士最后对中国特检院的未来发展也提出了殷切希望,期待中国特检院未来在强化能力,抓贡献、抓成果,抓人才方面狠下功夫,在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梦想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杨华勇院士作了题为《数字经济下的智能制造实践》的报告。着重介绍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架构,并介绍了工业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质量管理、溴冷机智能远程运维、盾构机掘进辅助驾驶、锅炉燃煤发电智能控制、智能汽车涡轮增压器叶轮瑕疵识别等领域的应用并实现智能化的案例,还详细介绍了在大飞机制造中通过高效整合数据、优化生产管理实现复杂制造中高效生产的相关技术,最后总结指出“数据智能不是取代人、也不是机器取代人,而是机器智能解放人工智慧”。杨院士的报告对在特种设备领域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高金吉院士作了题为《装备智能运维与自主健康》的报告。高院士首先引用了古代思想家荀子的话“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强调了安全保障应以事故预防为主的理念,并对危化品生产重大事故及防范对策作了分析。高院士详细介绍了装备数字化网络化监测与早期预警、基于机理和数据分析的故障溯源诊断、基于状态与风险的智能联锁与维修决策等先进技术及其在石化、冶金、有色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介绍了装备“自主健康”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人工智能会使装备更聪明,人工自愈让装备自主健康”。

 

    陈学东院士作了题为《基于本质安全的压力容器高端、绿色与智能化技术》的报告,陈院士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有关文件要求,从建设制造强国的高度,分析了国家对压力容器技术的需求,简要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压力容器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极端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超大型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绿色制造、在役压力容器长周期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技术进展,提出了未来压力容器在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研究建议。

 

    本次院士报告会为中国特检行业的科技人员带来了一场饕餮科技盛宴,得到了三百多名参会者的一致好评。院士们的报告内容高屋建瓴,为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事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上一篇:开拓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下一篇:关于举办《电梯型式试验规则》等7个电梯安全技术规范修改单宣贯会暨电梯新技术发展研讨会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