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 35岁,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中心,任技术室副主任。2015年5月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成为全国662名获奖者中唯一的一名特检人。从最初的求学、择业,到后来的投身工作,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李翔的心中,有许多的感触。

  一、坚持理想,践行责任

  当今社会,到处充斥着浮躁之气,哪个专业就业好、哪个行业薪筹高,人们往往就会趋之若鹜。李翔偏偏“一条道走到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乃至参加工作,一路走来,他都对化工过程机械这个专业不离不弃,坚持在石化设备安全的研究领域默默耕耘。李翔深切的明白,石油化工装置设备普遍在严苛工况下运行,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炸,将给企业的稳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在他的心目中,石化设备的检验人员、科研人员,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卫士,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博士后出站后,李翔身边的同学大多选择了留校任教,而他则坚定地选择了中国特检院这个一线前沿阵地。他心里清楚,留在大学的象牙塔里固然好,但到了特检院,就可以和企业有更密切的接触,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推动科研成果尽快转化成生产力,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虽然特检业务工作出差多、条件苦、风险高、责任大,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就应该勇挑重担、志存高远。到一线去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是青年人放飞梦想的必经之路。

  二、心无旁骛,甘于奉献

  到特检院就职以后,检测设备缺陷、监测设备运行、预防设备失效、制定应急措施是李翔的重要工作内容,这些工作都要围着企业转,只要企业有需求,他们就必须随叫随到,为其提供及时、高质量的服务。遇到急活儿,三四天不睡觉是家常便饭。有一次,海南项目的一家企业突然发生设备故障,换还是不换,等着李翔及其团队拿主意。企业每停工一天就是巨大的经济损失,一想到这些他们真是心急如焚,白天黑夜连轴转地开始了检测和研究工作。一连4天,他只睡了4个小时,以最快的速度将设备是否合于使用的结论交到了企业手中,而李翔的身体也疲惫到了崩溃的边缘。

  2011年到2012年,为了做好燕山石化委托的承压设备动态维修方法研究项目,李翔在燕山石化一住就是一年半。白天在厂里搞调研、搜集相关数据、进行项目协调,晚上夜深人静了,还要留在办公室里进行公式推导、模拟验证等大量的数据计算工作,每天都要忙到夜里11点多才回到租住的酒店,就连周末也不例外。燕山石化地处远郊,在这里,李翔没有熟悉的朋友,也没有任何娱乐方式,在很多人的眼里,这样的生活很寂寞、很枯燥,但他却乐在其中。目前,李翔及其团队的科研成果已在燕山石化12套装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感到自身的价值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2013年春节期间,是国家自然基金申请最后的冲刺阶段,有大量的资料要准备。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大事,因为如果能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不仅标志着科研人员在行业内的学术水平得到承认,同时研究项目还将得到经费的保证。但大年初四这一天,燕山石化公司突然因设备故障向李翔及其团队求助。接到任务后,他和4名同事紧急奔赴故障现场,采集样品、分析原因、进行实验,连续10天吃住在现场,早出晚归、连续作战。没有时间上网,也无法写申请书,最终遗憾地错过了基金的申报。但李翔坦然面对,毫无遗憾,因为安全重于泰山、责任就是使命,在他的心目中,履职尽责保安全是他义不容辞和坚不可摧的信念!

  三、求实创新、攻坚克难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科研工作者更要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作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带头人,近年来,李翔先后承担或参与了压力管道流场冲蚀方法研究、压力管道寿命预测方法研究、乙烯装置基于风险的检验策略研究、复合管道失效机理及寿命预测方法研究等项目的科研攻关工作。其中,复合管道失效机理及寿命预测方法研究项目,就是将国际上的前沿热点课题与自己的研究相结合,进行创新的探索和实践。

  钢塑复合管道是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新型材料,在石油化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它承受较高压力,有些管道还穿越了沙漠、海洋等复杂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管道发生了鼓胀变形甚至泄漏的现象,也就是我们新发现的复合管道常温蠕变效应,对管道的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均构成严重的威胁。

  为了破解复合管道的常温蠕变之谜,李翔迎难而上,接受挑战,进行了长达3年的艰苦攻关。他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无数次的数学推导、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对管道的强度、稳定性、钢度三个方面进行重新计算和设计。在推导计算方法的时候,他反复研究怎样的模型最合理、材料的蠕变方程如何带入到复合结构中。由于没有相关的文献作为参考,且很多公式都要从头开始推导,为此,李翔每天争分夺秒地埋头推公式,办公室里常常同时开着三四台计算机,他在几台机器间跳来跳去,一干就是一个通宵。为了尽快完成推导公式加验证工作,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李翔两天才睡一次觉,每次就睡5-6个小时,感觉神经似乎绷到了极限!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皓首穷经,终于迎来了高奏凯歌的这一天——复合管道常温蠕变的核心技术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李翔搞清了复合管道的失效机理;得到了复合管道的剩余寿命计算方法及重要影响因素;优化了复合管道的设计方法,促进了新型节能环保复合管道的研发,研究成果将为复合管道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项目结束后,李翔虽然大病一场,但他的心中满满的都是喜悦,不仅因为这个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为中国特检院首次获得该项基金的项目,同时他也感到,在苦过累过之后,自己收获了沉甸甸的成长。

  几年来,李翔先后参加了国家863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10余个项目的研究。研究成果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填补国内空白。共发表SCE/EI论文4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这些科研成果在石化企业得到成功应用,为实现成套装置长周期运行,提高设备操作的安全和可靠性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4年8月,由于部门组建的需要,李翔调入石化检维修中心技术室从事转动设备安全研究工作。面对全新的领域,知识储备不足、工作对象转变曾经让他感到压力重重,但也激发起他向新阵地发起冲锋的壮志和豪情。针对部门的发展方向,李翔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深入企业参与生产实践,调研分析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状况,针对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转动设备安全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确定了今后工作的重点。通过近两年的知识积累,李翔在国家十三五科研项目申请中,协助部门领导顺利地完成了课题布置、研究内容安排、研究路线规划以及课题经费预算等工作,为部门相关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青春应该怎样度过?这是我们每个青年人都应该思考的话题。当我们把梦想和报效祖国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一个青年的梦想绝不应该仅仅是大房子、大车子,人生价值的实现不在于财富有多少、职位有多高,而在于我们踏踏实实地为社会做过了什么。朋友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的青春因理想而闪光,因奋斗而美丽!不忘初心,青春无悔!

上一篇: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关于对《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等2个安全技术规范修改单征求意见的函(质检特函〔2016〕26号)

下一篇:内蒙古特检院总局科技项目顺利通过验收